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夕阳风采

论中国梦的文化意蕴 作者:张文煜
访问量:213 发布时间:2013-12-13


摘 要:“中国梦”包含着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有自强不息、爱国主义、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及海纳百川等。“中国梦”源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产生于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和坚持中国道路的伟大实践,是人民群众在不同阶段追求国家富强、家庭幸福期盼的理性表达。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内驱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国梦 文化 文化意蕴 文化软实力


从南湖红船上升起的一轮朝阳,到天安门前的万道霞光,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风雨路,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三件大事,三个里程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近百年的沧桑巨变,如毛泽东预言:“这是一个绝大的变化,这是自有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以来无可比拟的大变化”[1],是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

今后中国的路该如何走?这是新世纪中国面临的时代性课题。党的十八大闭幕后,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就把复兴大业定为施政方向。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向世界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又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

“中国梦”犹如一声春雷响彻大地,举国上下升腾起宏大的追梦潮。“中国梦”既温馨实际,贴近百姓,又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中国梦”作为一个民族的理想诉求,蕴含着浩荡宏伟的时代精神,有着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意蕴。认识“中国梦”的文化意蕴,有助于把握“中国梦”的深邃内涵和时代意义,更自觉地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一、“中国梦”的文化内涵
“中国梦”是对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坚持中国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理想,是用用最朴素的语言昭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未来几十年的决心和追求。“中国梦”包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底蕴。

1.“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梦,它蕴含着自强不息的中华魂。

“中国梦”是用通俗语言来表达的“中国理想”,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来说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多灾多难,近代以来,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但中华民族从不屈服,留下了“自强不息”、“卧薪尝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可歌可泣的事迹与理念。这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熔铸在中国人心里的民族魂。举国上下“同心共筑中国梦”,是铸我中华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中华魂。

2.“中国梦”是强国富民梦,它蕴含着爱国主义的中国心。

“爱国主义”是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国强民富”是“中国梦”的目标追求。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的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梦想。“中国梦”从国家层面上说,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从个人层面上说是家庭幸福、人生出彩。这两个层层面紧密相连,统一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扬眉吐气、昂首挺立,家庭与个人在祖国枝叶繁茂的大树下避风躲雨、享受幸福,这不正是世世代代中国人民的梦想吗?把“国强民富”作为目标追求,是“中国梦”的魅力所在。“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华儿女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理想。爱国主义是“中国梦”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3. “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的梦,它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中国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梦”的生命之魂和旗帜,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这是由历史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已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梦”的实现便无从谈起。

4. “中国梦”是人民幸福梦,它蕴含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中国梦”从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即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追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只有人民幸福,中国梦才真正美丽、精彩、有保证。“中国梦”将民族复兴梦想与个人发展梦想结合起来,它切实通过实现每一个人的权利与福祉来实现,使每个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以人为本”是“中国梦”的生命力所在,是“中国梦”深得民心,能够引起巨大群众反响的根源所在。

5. “中国梦”是文明梦、美丽梦,它蕴含着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和谐美。

“中国梦”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满足,而且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的共同协调发展。“中国梦”既追求物质生活的丰裕、个人权利的保障,又追求人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中国梦”是文明梦、美丽家园梦,它体现了世世代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桃花源”般的和谐之美。

6. “中国梦”是和平友好之梦,它蕴含着海纳百川的中华气度。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礼仪之邦”。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怀和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中国梦”坚持和平友好、对外开放,包含着贵和睦邻、海纳百川的中华文明精神,向世界展示开放进取、谋求共同发展的中华气度,以及豁达、开放、富于创新的中华文明精神。“中国梦”是同各国人民携手共进、合作共赢之梦,是和平友好之梦。

“中国梦”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文化为“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中国梦”因其深邃的文化内涵而高远磅礴,富有震撼力。

二、“中国梦”形成的文化渊源与现实基础

“中国梦”源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产生于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和坚持中国道路的伟大实践。

1.中华文明悠久的文化积淀是“中国梦”的历史渊源。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尽管在近代以后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但是,自从找到正确航向后,中华文明再度焕发生机、展露辉煌。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数百年苦难深重下百折不挠的求索奋斗,造就了 “中国梦”深厚的文化渊源。主要有: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的主导精神。《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主张以坦荡之胸怀培养“浩然之气”,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近代梁启超在民族危难之时提出振奋民族精神的“少年中国”,孙中山“振兴中华”的呐喊,李大钊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的呼吁,等等,凝聚了刚健有为、自立自强、反抗压迫、不断进取的中华精神,为“中国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渊源。

贵和睦邻、讲信修睦的友邻道德。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和为贵”、贵和睦邻、“讲信修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悠久的文化传统。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日益现代化的中国向世界展示博大浩瀚、开放进取的文化品格,展示热爱和平、合作共赢、勇于创新、豁达开放的“文明中国人”形象,这是中华民族贵和睦邻传统美德的继承发扬。

海纳百川、和平友好的博大胸怀。中国文化是在海纳百川、不断吸收、融合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中形成发展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与其它国家和平友好,合作共赢,让中国分享世界,让世界参与中国,以宽广的胸怀广泛吸纳各国的优秀文化,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

家国天下、国泰民安的民族传统。中华民族历来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古代先贤主张:“充之家国而天下”(宋·王义山);“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国泰而后民安,国是皮,家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刘向·《新序 杂事》),为“中国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精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是中国家喻户晓之理。“中国梦”继承了“家国天下”的民族传统,所以能够得到最广泛的大众认同。

2. “中国梦”是在长期探索和坚持民族复兴道路中形成的。
理想源于现实,时代造就精神。几代中华儿女的艰辛探索,近两百年的渴望与求索,孕育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创造了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在全世界领先的古老文明,曾以富强大国在世界独领风骚。然而,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古老的封建王朝落伍了,中华民族一步步陷入蒙受屈辱奴役的深渊。但是,中国人民没有屈服。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无数志士仁人的梦想。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一些有识之士放眼看世界,反思自己民族的积弊,出现了民族意识的新觉醒,兴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许多志士仁人探索救国救民、振兴中华之路,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民族复兴的梦想才有了希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的真正独立自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8年以后,在拨乱反正、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回顾走过的这段路,我们不能忘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美国《时代》周刊在1979年将邓小平评为年度人物,称邓小平是“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靠道路的正确与实干,已经把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发展成为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实现了历史的跨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接近民族复兴这个目标。

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继续推动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新世纪中国人民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21世纪中国已进入一个爱梦想、追梦想、圆梦想的新时代。坚冰已经打破,航向已经拨正,道路已经开通,只要把握好机遇,全民族齐心协力,经过长期积累奋斗,“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由此可见,“中国梦”蕴含着几代中华儿女的努力,体现着中华民族近两百年的渴望与追求。屈辱和苦难锤炼了它的力量,曲折的道路使它厚重深沉,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它撼人心魂!“中国梦”的孕育生长,表明我们党对近代以来民族复兴的坚守,对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的自信。“中国梦”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是对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方向的庄重申明。历经艰难险阻的磨砺,凝结赴汤蹈火的求索,承载几代人的夙愿,饱含亿万人期盼。——这样的“中国梦”,使人感到无比厚重,无比珍贵,无比振奋!

3. “中国梦”是当前中国人共同命运、期望追求的理性表达。

“中国梦”既是党和国家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中国发展未来的期许,也是当前每个中国人、中国家庭共同命运、期望追求的理性表达。党心、民心、民族心是“中国梦”形成的现实文化基因。

首先,“中国梦”是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开启的新征程。1932年,《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征集未来中国是怎样的梦想,答案有:“自由平等的中国”,“工业化、电气化”,“全国的人都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有人爱”,“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人的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当中国经济跃升至世界第二,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时,深藏于中国人心中的民族复兴梦,犹如地平线上升起的朝阳,喷薄而出。

其次,“中国梦”是对当前各种严峻挑战的理性应对。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当前正面临一个“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交错的形势,面临着各种各样严峻的国际、国内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个党带领人民如何应对各方面的挑战?未来中国的路如何走?一个人、一个家庭今后的日子怎么过?这是当前举国上下最迫切的问题。“中国梦”是对这些问题的理性回答。

再次,“中国梦”来自无数普通人的梦想诉求。一心中国梦,牵动天下情。住房梦,创业梦,小康梦,美丽家园梦,萦绕百姓心中。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将个人梦想、家庭梦想融入国家的发展,个人梦想才能成真。“中国梦”整合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国家梦想和个人梦想,是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

最后,“中国梦”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的生活实际中。体制改革激发了社会活力,信息公开开启全新的政治文明,管理创新促成了文化的发展繁荣。社会的文明进步,让个人有更畅通的权利渠道,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好的生活氛围。正是这些,构成了“中国梦”最广泛的现实基础。13亿中国人梦想的同频共振,如同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阳,焕发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精神。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上任,就把实现复兴大业定为施政方向,把成就“中国梦”当作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

三、“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梦”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1.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

“文化”这个词,普通而又深刻。科学意义上的“文化”,是人类一切物质活动、精神活动及其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文化既包括物化形态,也包括观念形态,两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其中,观念形态的文化处于核心和实质地位,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4]

文化是人类的灵魂。文化使人类脱离了一般动物界,走上文明大道。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迹,哪里没有文化哪里就弥漫着荒蛮。没有“文化力”的充分发挥、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即使具有相当的经济科技硬实力,也不可能长期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软实力”这个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1990年提出[5]。他认为,“软实力”就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是通过非强制手段获取结果的能力。“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和跨国相互依存竞争的时代,“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要,它标志着制高点、主动权以及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目标、文明准则等,构成了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文化是社会肌体健康进步的基因。文化高扬真善美,推动着政治、经济、科技共奏文明凯歌,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是经济腾飞的翅膀。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驱动力。

文化软实力对“中国梦”的实现起根本推动作用。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灵魂,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文化软实力是推进“中国梦”的内驱力, 文化的协调凝聚作用,能够打造凝聚力,文化的情感激励作用,能够打造动力源,文化的开发心智作用,能够打造创造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而文化对于这三大根本保证,起着根本的推动作用。

首先,文化为“中国道路”提供理论支撑。“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靠先进文化来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引领。作为先进文化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之魂和内在精神,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各种社会思潮交织、碰撞,只有打造文化软实力,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人民群众中扎根,“中国梦”的实现才有保证。

其次,文化为“中国精神”提供动力源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动力源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而“中国精神”是文化力的集中体现,它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思想先导和价值观基础,提供精神动力,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保证。在国际化进程加快、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和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新时代,提升和打造文化力,促进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能够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这是“中国梦”实现的思想先导和动力源泉。
   
最后,文化为“中国力量”提供凝聚力。“中国力量”就是各族人民的力量,“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而文化是凝聚中国人民力量的磁石,实现“中国梦”必须打造和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先进文化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凝聚浩气磅礴的中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的合力。这是“中国梦”实现的最根本的力量。
   
3.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由之路。中国文化如不能登临世界文化峰峦,中国就不能跻身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圆不了“中国梦”。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公民文明形象。通过打造文化力,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让文化力量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渗透到实现“中国梦”的每一个角落。
   
二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和理论研究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及文化的传输能力;提高文化产业在整体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懂得美、欣赏美、文明礼貌、高雅宽容的大众,推动文化的百姓认同。
   
三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要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文化人才队伍,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四是要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重塑中国文化形象,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方面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在推进文化开放和文化交流中,既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又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文化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明,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
   
   
“中国梦”激荡起亿万人民的共鸣,正焕发出鼓舞人心的力量。举国争说“中国梦”,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国梦”已引起全世界的密切关注。美国《新闻周刊》认为,“中国梦”会产生深远影响,将“重振中国光辉史”。更有外国观察家指出,这是“一个能在人们心中激起共鸣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强烈历史责任感”。“中国梦”已经升起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旗帜!我们深信,“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再创辉煌,再创奇迹!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版 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卷第669页。
  [2] [3]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4]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版 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卷第663—664页。
  [5] 约瑟夫·奈(美):《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
   
   
作者姓名:张文煜
原任职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电话:(025)离休科:84892432,退休科:84891916
地址:南京市御道街29号 邮编:210016

版权所有@20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人员管理处